本篇文章1744字,读完约4分钟

振兴美丽乡村,工艺装饰生活

农民王庆云的艺术人生

王庆云员工照片

王庆云1973年出生于湖南益阳,师从民间工匠李楚才和双艺巨匠张志君。 从小就热衷于书画和手工制作,但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 多年自学绘画,拜师后进入木雕世界,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家具厂从事木工雕刻工艺20多年。 回到益阳老家从事木雕艺术创作,进入湖南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练习书法和绘画,古典诗词…; … 从其他学科中寻找雕刻的灵感。 耕一分,收一分。 近年来,他的技艺突飞猛进,创作的木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百花奖和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是益阳市无形文化遗产“洞庭木雕技艺”的代表传承人。

“振兴美丽乡村,工艺装扮生活”

王庆云制作的《天使手印》深刻讴歌了逆行平凡的英雄、白衣战胜雪的战衣、指印鲜红的账单。 作品以红色国旗为背景,贯穿着白衣天使按住手印的瞬间,歌颂着医生仁心温暖的力量。

王庆云是益阳三星村的农民,衣着朴素、皮肤黝黑、中等身材,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农民形象。 但是,这样的普通农民,几十年如一日地反复学习和创造,用灵巧的手创造了许多惊人的作品,成为振兴乡村、装扮美丽乡村的工匠的代表。 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

“振兴美丽乡村,工艺装扮生活”

小学的王庆云喜欢画画,但是因为父亲长年生病,所以母亲一个人不得不照顾四姐妹。 初中毕业后,她辍学为了养家不得不出去赚钱。 19岁的时候,王庆云一边打工,一边在街上看到了美术教室的广告。 他一听,就知道当地有名的美术老师创办的美术学校正在招生,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那时我在1995年,偶然的机会被朋友介绍,认识了南洞庭湖区民间木雕老艺人李楚才(益阳市无形文化遗产项目洞庭木雕技术第三代传承人),以他为师,专门学习木工和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木雕技术,平时不断 1996年进入装修队,首要负责沙发和床的雕刻,逐渐掌握了木雕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 而且他也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局限性,1999年离开老家,来到沿海城市,应聘广东、深圳、浙江东阳、福建和江苏徐州等地的仿制家具厂,专业从事手工木雕工作。 由于技艺得到业主们的同意,他的月薪当时达到了10000元,赚了人生第一桶金,看到沿海地区的木雕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他对故乡古代传下来的民间木雕技术有了新的知识,思考在市场环境下能否发挥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木雕技术。 2003年,他用打工挣来的钱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回老家一边种地一边创造。 一次母亲临时抱着一堆杂木,其中有一个无形的树根,用那个树根雕刻罗汉老人。 这件小东西不仅受到家乡人们的热烈赞扬,还卖了300元。 从那以后,他总是想在故乡找各种各样的木材进行雕刻,然后回家乡创业。 到了年,他终于拿着打工攒下的所有积蓄,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堂兄和古来流传的木雕家具厂。 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废寝忘食地传文化,学绘画,学古诗,寻找创造灵感,随着王庆云的实践和研究,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乡村普通的树、枯木和柴火在他的巧手下生存。 雕刻艺术是纯手工制作技术的,必须深入到细微的地方,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作品要经过创意、构思、设计、选材、胚胎制作、打磨、打磨、上色、粉刷、打蜡等十多个工序,完成一个小作品。 至少需要一周。 大作品消耗了好几个月,也需要几年。 经过30多年的技术积累,他最终成为有名的农民雕刻家,许多木雕艺术作品在全国大赛上获奖

“振兴美丽乡村,工艺装扮生活”

获奖情况的一部分:

木雕《蓑笠翁》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获得木雕“湖湾寂静岭”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铜奖。

木雕《开山翁》获得第18届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

木雕《洞庭湖乡》在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了金凤凰创新产品优秀奖。

木雕《耕耘》获得第19届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

木雕《古巷》在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大赛艺博杯获得银奖。

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第一书记到我家”木雕2019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工艺美术飞花奖银奖

在《湖湾寂静》木雕年第52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凤凰奖

《益阳明清古巷》的作品以益阳市大码头巷城区的条古巷照片为基础,采用浮雕、深浮雕、镂空空雕刻、浅雕、圆雕的不同方法创作,表现了难忘的童年记忆! 在第54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了2019年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

标题:“振兴美丽乡村,工艺装扮生活”

地址:http://www.nzfgj.org.cn/nhtt/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