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8字,读完约4分钟

10月18日,疫情防控心理行为及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 记者了解到,北京已建成100个街区心理服务站开展社会心理服务,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300家左右。

论坛以社会心理学:跟随时代巨变为主题,围绕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下的北京鄂iwill志愿服务体系制度建设、北京市社会心理人才培养等诸多议题,展开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探索。

在北京建立了100个街区心理服务站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制度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中发挥了重要意义,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在报告中指出,北京市民政主管682家养老机构、16家儿童福利机构、23家残疾人福利机构、355万户籍老年人、10.6万低收入者、 要点提到,0.66万城乡贫困者、0.24万孤儿和事实没有抚养孩子,分为5条疫情防控战线,开展疫情防控战线,建立110个社区微信聊天群,6个社会心理服务。 依托街道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网站(中心),加强社会工作者和封闭社区居民的负面情绪疏导,使社会心理服务有机融入疫情防控,把人民生命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严格落实三禁、三禁、三建

“北京已建成运行100家社区心理服务站 预计2022年将达300家”

北京市政府2019年和2019年为民办实现了一些事情,建设了100个街道社区心理服务站(中心),扎根社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形成了市、区、街、社区四级体系,良好的社会化效果 然后到2022年,预计将达到300家左右的街道社区心理服务站。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北京市将逐一发挥首都资源集聚的特点,全面推进社会心理的研究指导和实践探索,《北京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制度建设意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制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2 )》和《社会心理指导人才培养纲要》三部书

“北京已建成运行100家社区心理服务站 预计2022年将达300家”

计划在三年内培养5000名社会心理辅导人才

据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北京市社会心理实务联合会会长张青之介绍,目前我国心理领域的人才队伍缺口较大,全国各地都存在着等米下锅现象。 为了弥补人才的不足,北京市采取了许多对策,加强了队伍建设,在过去的十年中,探索并确立了具有首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已建成运行100家社区心理服务站 预计2022年将达300家”

论坛上,北京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印发《社会心理辅导人才培养纲要》,规范全市社会行业心理人才培养的依据,探索社会工作者向心理服务专业化快速发展的道路,到2023年,社会行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管理、评价和监督体系、 初步完成了社区准入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优胜劣势健全运行机制,基层一线人才配置得到充分利用,确保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北京模式。 据悉,北京市计划在3年内培养5000名社会心理辅导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

“北京已建成运行100家社区心理服务站 预计2022年将达300家”

据悉,从今年开始,北京市委社工委员会为社会心理服务站岗位培养心理专业人才,使能力与岗位相匹配,素质与责任相适应,成为北京特色社会心理辅导员岗位能力测评体系。 社会辅导员按照北京市《社会心理辅导人才培养纲要》,设立初级、中级、高级三级专业体系。 培训采取全日制职业教育、网络教育、自学和实习督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初级培养目标,实施理论教育、技术实训、示范督导和个人成长四个教学环节。 培训教材是北京市社会心理实务联合会编写的《社会心理辅导师》的初、中、高级教材。 社会心理咨询师必须完成相应的课程,掌握基本技能,通过书面考试和现场答辩等考核评价,合格者需出具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和北京市社会心理从业联合会联合颁发的“社会心理咨询师”岗位能力评价证书。

“北京已建成运行100家社区心理服务站 预计2022年将达300家”

论坛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和北京市社会心理实务联合会共同主办,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和知子花教育科技共同承办。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标题:“北京已建成运行100家社区心理服务站 预计2022年将达300家”

地址:http://www.nzfgj.org.cn/nhtt/8635.html